来鄱阳过大年!向往的年味,镌刻在岁月里的温暖传承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1月19日 【字体:

    在华夏大地的版图上,鄱阳,这座依傍着鄱阳湖的小城,如同一颗温润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当岁末的钟声悄然敲响,鄱阳的大街小巷便氤氲在浓浓的年味之中,那些传承千年的饶州年俗,如同陈酿的美酒,愈发香醇,让人沉醉其中。


    腊月,是年味渐浓的序曲。鄱阳城乡的家家户户,便开始为过年做着精心的准备。杀年猪无疑是其中最热闹的场景之一。新鲜的猪肉被做成一道道美味佳肴,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这来自乡土的馈赠,欢声笑语回荡在小院之中。除了杀年猪,制作传统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冻米糖、糯米酒、年糕、米粑、麻糍粑……每一种美食都承载着家的味道,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

    腊月二十四,小年的到来,正式拉开了过年的大幕。“掸扬尘”,这一古老的习俗,在鄱阳被严格地传承着。家家户户全员出动,拿起扫帚、抹布,将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不仅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更是为了扫除过去一年的晦气与不顺,以崭新的面貌开启新的征程。

    小年夜晚上,送灶神的仪式在温馨的氛围中举行。人们在灶墙上摆上小碟子,装上果品、清茶,恭恭敬敬地送灶王上天,祈求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保佑全家平安顺遂。


   除夕,是整个过年习俗的高潮。天刚蒙蒙亮,男人们便肩负起重要的使命——上山为逝去的先人点“坟灯”。在鄱阳人的心中,祖先始终是家族的根基,对祖先的敬重与缅怀,在这一传统习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回到家中,贴春联与门神的工作便紧锣密鼓地展开。男人们小心翼翼地将熬好的浆糊涂抹在门框上,然后将一幅幅寓意吉祥的春联和威风凛凛的门神贴好。那鲜艳的红色,瞬间为家中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氛围。

与此同时,厨房里也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女人们系上围裙,在灶台前忙碌着,精心准备着年夜饭。在鄱阳,年夜饭有着诸多讲究。不仅要准备足够全家人包括拜年的至亲吃到元宵十五的食物,而且除夕日不能杀生,狗肉、团鱼也被列为餐桌上的禁忌。十二道美味佳肴在女人们的巧手下诞生,摆满了圆桌。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共享这一年一度的团圆饭。长辈们坐在首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则迫不及待地品尝着美食,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在吃团圆饭前后,每家每户都会举行祭祀祖先仪式。猪头、腊鸡、带鳞的咸鲤鱼、一刀腊肉等祭品摆满供桌,家人们怀着敬畏之心,向祖先上香、磕头,祈求祖先的庇佑。

守岁,是除夕夜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辈们通宵不眠,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唠着家常,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除夕夜,家家彻夜亮灯,寓意着光明永驻,驱走黑暗与邪恶。封财门的习俗也为这一夜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封财门后,便不能随便进出,直到正月初一,才会举行开财门仪式,迎接新一年的财运与福气。

正月初一,新的一年正式开始。这一天,有着诸多的禁忌与习俗。洗脸水、剩茶、脏水要用桶装着,不能随意泼掉,扫地更是被视为大忌,生怕扫掉了财气。男人们早早起床,举行开财门仪式。他们打开大门,向着四方作揖,寓意着新的一年四方来财,诸事顺遂。晚辈们则纷纷向尊长拜年,一声声“新年好”,传递着浓浓的亲情与祝福。尊长们也会给小孩压岁钱,希望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

正月初二,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女婿们提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丈母娘家拜年。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分享着生活的喜悦,其乐融融。

正月初三,人们全家上山,给先人“拜山年”,再次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与敬意。

正月初四或初八,张王庙张王爷到东湖柳家去拜丈母年。巡游活动热闹非凡,人们身着盛装,走上街头,观看这一盛大的庆典。巡游队伍中,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等精彩表演,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正月初七,被称为“上七”。在鄱阳,过了“上七”后,一般店铺便会开张做生意。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而那些过年的美好回忆,将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鄱阳过年习俗的最后一个高潮。从正月十三开始,灯彩便陆续上街。节节高、龙灯、船灯、蚌壳灯、板凳灯等各式各样的灯彩,让人目不暇接。夜晚,大街小巷灯火辉煌,宛如一片灯的海洋。人们漫步在街头,欣赏着绚丽多彩的灯彩,猜灯谜、吃元宵,尽情享受着节日的欢乐。元宵过后,所有的灯彩都要被烧掉,寓意着过去一年的烦恼与不顺都随着灯火化为灰烬,新的一年将充满希望与光明。


   鄱阳的过年习俗,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一代又一代的鄱阳人紧紧相连。它们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延续,更是饶州千年文化的传承,承载着鄱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些古老的习俗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一份心灵的慰藉与归属感。每当过年的钟声响起,无论身在何处,鄱阳人的心都会被家乡的习俗所牵引,回到那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与家人共度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