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县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1年03月09日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2月20在鄱阳县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邵小亭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回顾2010年及“十一五”,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湖城·鄱阳正处在硕果累累的美好时代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县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融入“一个枢纽、四个基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中国湖城建设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的总体部署,紧紧咬定“园区提效、城区提升、景区提速”的目标,深入实施“中国湖城·鄱阳”发展战略,致力大县大作为,圆满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96亿元,较上年增长15.2%;财政收入5.3亿元,增长3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3亿元,增长3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30.8%;外贸进出口总额4300万美元,实现翻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亿元,增长21.5%;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11.2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6.1亿元,分别增长27.6%22.6%

2010硕果累累,因为这一年我们力促园区提效,发展后劲更加坚实。一是狠抓了重点企业引进。全年新引进入园企业56家,投资过5000万元企业15其中过亿元企业9。园区落户企业达158家,投产企业8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家。二是狠抓了承载平台建设。商贸综合区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上饶海关和上饶检验检疫局在我县业务进一步拓展,申通快递、申华物流等入驻园区,成功举办了银企融资对接会,促成银企融资对接101例,实现融资对接履约7.6亿元。三是狠抓了产业集群发展。以电镀集控区为“磁场”,吸引了乾坤铸造等40多家五金机械企业陆续落户、建设、投产;以金苑服饰、裕泰鞋业为龙头,带动了10余家制衣制鞋企业向园区集聚;以太粮米业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2家;以鑫顺新能源、佳辉光电为代表的光伏产业悄然崛起;国电集团核电项目已完成厂址普选和初可研阶段6个专项课题评审,湖南新华集团风能项目已签约。

2010硕果累累,因为这一年我们力促城区提升,发展平台更加完善。一是湖城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环东湖改造,在完成1-35公里改造工程后,迅速启动了四期1.1公里改造工程;围绕韭菜湖改造,实施了滨韭路改造工程,姜夔公园基本建成;围绕球珊湖改造,完成了沿河路一期改造工程。二是城区建设快速推进。全年实施重点城建项目4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个、续建项目37个,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亿元。建成了湖城大道、湖城大桥等重大项目,扬帆中学顺利建成并招生开学,加快推进了湖城装饰大市场、五金机(家)电市场和农资大市场建设。三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启动了湖城豪庭、湖城新天地等新建房产项目;加快了丽湖星城、湖城国际、桃花源纪和湖城港湾二期等续建房产项目建设,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2.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3%;积极落实住房保障政策,新建廉租房630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780万元,完成棚户区改造6.26万平方米。四是文明创建引向深入。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严格规范城市管理,重点对城区违规私房建设、道路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进行了专项整治,荣获“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称号。

2010硕果累累,因为这一年我们力促景区提速,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一是点上抓项目,提升了旅游景区承载力。推进了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鄱阳湖旅游产业园和旅游集散中心为主轴的“两园一中心”建设,建成了天鹅景观大道、游客综合服务区、鄱阳湖湿地科学园、生态旅游码头、香油洲观光野营体验区等重大旅游项目,鄱阳湖国际度假村项目正式开工。二是线上出精品,提升了旅游景区吸引力。精心推出“文化鄱阳·寻踪体验游”、“ 生态鄱阳·自然体验游”和“美在鄱阳·草海观鸟游”等旅游线路,主动融入“名山、名湖、名城、名镇、名村”黄金生态旅游圈。三是面上增客源,提升了旅游景区竞争力。第五届“中博会”和2010年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为契机,加大鄱阳湖湿地旅游推介力度,稳步启动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市场。完成了中国鄱阳湖大型实景演出剧本创作,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鄱阳湖湿地旅游文化节,开展了鄱阳湖湿地帐篷观鸟季等主题活动,与40余家旅行社建立旅游营销合作关系,景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同比增长200%,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

2010硕果累累,因为这一年我们力促农业增效,发展基础更加稳固。一是农业生产捷报频传。克服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影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62.2万亩,总产突破20亿斤,稳居全省第一位,再度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水产品总量14.2万吨,实现产值15.1亿元,“全省渔业十强县”之首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畜牧、果蔬和林产业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二是农村面貌日新月异。65个生态渔村(山庄)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了273个新农村点建设成功获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推进了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完成造地面积1.01万亩;启动实施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012”工程,完成了17公里鄱湖灌渠和饶河泵站改造工程,19座列入中央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如期完工;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成效显著,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0.51万亩,荣获“全市造林绿化先进县”称号。三是农民收入节节攀升。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惠农补助资金6.6亿元;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程,解决了1245户、5200余移民群众出行、就学和看病三大难题,移民致富门路更加广阔。充分发挥116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26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015元,增长11.7%

2010硕果累累,因为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成果更加惠民。一是加快了公共配套工程建设。10万吨自来水厂一期和县城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完工并正式运营,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建成了9个千吨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了9.7万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二是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景湖线(鄱阳段)50公里二级公路改造工程如期完工;累计完成通村公路417公里建设任务,提前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目标;湖城大桥、刘凤咀大桥和竹篙嘴大桥相继建成通车,潼津大桥等5座渡改桥项目正快速推进,获得了上级和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全省渡改桥暨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三是加快了重大能源项目建设。220千伏鄱阳变电站至110千伏高家岭变电站线路工程基本完工,为鄱中10个乡镇和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提供了可靠电源。加快实施天然气入赣工程,城市管道天然气工程正在加紧布设管网。四是加快了生态文明构建步伐。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一湖清水,为世界守护”为主题,努力强化生态文化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五是加快了民生工程推进步伐。在全面落实上级民生资金的同时,县本级安排资金5133万元,同比增长9.2%,圆满完成了八个方面81项民生指标。

2010硕果累累,因为这一年我们坚持全面统筹,发展活力更加凸显。教育体育方面。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各项免费及补助政策,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教育普及率、职业教育就业率和人民群众满意率得到提升,顺利通过了省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成功承办了首届环鄱阳湖(鄱阳站)国际自行车大赛。文化卫生方面。继续完善乡镇综合文化设施,大力实施广播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有线电视综合入户率达72%;启动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口计生方面。进一步改善了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条件,加强基础信息建设,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落实“村为主”管理机制,提高了计生工作依法行政和服务水平,人口出生率14.3‰,人口自然增长率8‰。

2010硕果累累,因为这一年我们坚持和谐共赢,发展态势更加向好。一是国企改制全面推进。相继启动了商业、粮食、供销等七个系统20家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置换了3000余名职工身份,并纳入社保。二是安全稳定成效明显。启动了视频监控“天网”工程,抓好了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开展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连续五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同时,人民武装、人民防空、防震减灾、应急保障、外事侨务、涉台事务、新闻出版、统计审计、工商税务、水文气象、民族宗教、档案保密、妇女儿童、老龄、方志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2010硕果累累,因为这一年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一是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顺利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设置工作部门25个,常设办事机构1个,部门管理机构8个,直属事业单位10个,政府组织结构设置更趋合理。二是依法行政步伐进一步加快。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创业服务年活动;顺利通过了“五五”普法验收,获得“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县”称号;认真办理了人大代表建议173件、政协委员提案178件,省长手机、市长热线交办件和群众信访件780余件。三是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改进。县政府班子及各工作部门,强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不过夜工作法;一年来召开县长(现场)办公协调会议100次,研究议题600余个,有力推动了湖城百个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四是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强化。积极拓宽行政投诉受理渠道,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共受理行政投诉52起,查实32起,予以党纪政纪处分19人,待岗6人,辞退2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廉洁自律规定,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回首极不平凡的十一五,我们稳步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宏观调控等带来的复杂形势,全面收获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齐头并进的成功喜悦。我们迈着豪迈步伐走过的“十一五”,是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持续增长的五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35.28亿元增至76.96亿元,年均增长16.9%,实现了五年翻番。财政收入由2亿元增至5.3亿元,年均增长21.5%,是2005年的2.65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2.2亿元增至30.6亿元,年均增长20.3%,是2005年的2.5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40.95亿元增至111.23亿元,年均增长22.1%,是2005年的2.72倍;贷款余额由27.5亿元增至46.1亿元,年均增长10.9%,是2005年的1.68倍。我们迈着豪迈步伐走过的“十一五”,是经济结构快速调整、不断优化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十五末的402733调整为273736。第二产业异军突起,园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7.6亿元,年均增长75%,是2005年的16.4倍;绿色能源、五金机械、纺织服装和绿色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返乡创业风生水起,私营企业增至1638家,个体户增至15238户,从业人员达9.5万余人,较“十五”末分别增长262%14%23.9%我们迈着豪迈步伐走过的“十一五”,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成效显著的五年。国企改制稳步推进,基本完成了49家国有企业改制,盘活资产2.5亿元。乡镇综合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行政审批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对外开放成效显著,累计实际引进省外资金156.5亿元,引进境外资金9722万美元。我们迈着豪迈步伐走过的“十一五”,是城乡变化巨大、基础夯实的五年。境内公路总里程达3879公里(含等外公路),其中高速公路88.26公里,523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鄱湖灌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堤防和大型泵站工程稳步推进,2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先后建成鄱南、鄱北两个220千伏变电站,电网运行水平和供电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加大了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高速灵活、安全可靠的邮政通信和电信移动通讯网络。我们迈着豪迈步伐走过的“十一五”,是群众安居乐业、社会进步的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63.29亿元,占累计总支出72.8%。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卫生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8982元提高到191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6元提高到3015元。我们迈着豪迈步伐走过的“十一五”,是百万干群众志成城、克难奋进的五年。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先后经受住了雨雪冰冻、特大洪涝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尤其是2010年夏季面临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我们将抗洪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全力以赴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实现了“不垮坝、不溃堤、不死人”的重大胜利,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通报嘉奖我们迈着豪迈步伐走过的“十一五”,是发展成就斐然、备受肯定的五年。各乡镇和政府各部门思发展、谋发展、干发展、促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赢得了硕果累累的“十一五”。先后荣获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县”、“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先进县”、“全省新农村建设五年工作标兵县” 、“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全省森林防火先进县”、“全省渔业工作先进县”、“全省平安县”、“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全省卫生县城”、“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先进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各位代表,同志们:厚积薄发,五年默默耕耘化作今日繁花似锦;天道酬勤,五年辛勤浇灌赢得眼下春色满园。“十一五”的风雨征程让我们深感辉煌成就的来之不易,这归功于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厚爱,归功于县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归功于全县干群的并肩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奋斗在全县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鄱阳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挑战尤需积极应对。回顾“十一五”政府各项工作,还有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亟待改善,如:经济总量偏小、人均值偏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先进县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人口、就业和保障的压力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和自身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五年,鄱阳将迎接更严酷的区域竞争压力。“十二五”时期,各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竞争态势将明显加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容不得半点马虎和丝毫懈怠。未来五年,鄱阳将承受更直接的绿色增长压力。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关键阶段,能源和资源需求巨大,对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五年,鄱阳将面临更复杂的瓶颈制约压力。发展不足仍然是我县的主要矛盾,如工业主导地位依然没有确立,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第三产业比重相对偏低等等,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坚持以发展的理念去研究,努力用科学的办法去破解。

展望“十二五”,我们深深地憧憬着:

中国湖城·鄱阳正处在充满愿景的美好时代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成就为鄱阳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二五”注定是我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为建设中国湖城打下坚实基础的黄金时期。未来五年,是我们满怀憧憬、抢抓机遇、大有可为的五年。一方面,“十一五”发展成就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铺下了厚重基石。加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深入实施,鄱阳作为滨湖大县,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区,在争取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资金方面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另一方面,当前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新一代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光源、节能环保和低碳技术等取得突破性进展,新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加紧孕育;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们既面临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也更有条件争取到上级更多支持;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进程加快,后金融危机时代大财团、大项目将更加青睐中部地区,便于我县进一步壮大开放型经济;江西经济赢来新一轮黄金增长期,“十二五”时期,我省生产总值力争达2万亿元,财政收入力争突破3000亿元,具备基本改变欠发达地区、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条件,为我县实现进位赶超提供了强大动力;上饶建设现代交通枢纽型城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双十字”型现代交通枢纽的构建,将为我县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便利条件。

去年底召开的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冷静分析、科学研判、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制定鄱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据此组织编制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鄱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该《规划纲要(草案)》全面贯彻了县委的决策精神,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鄱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举措。“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为动力,积极投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策应“一个枢纽、四个基地”部署,深入实施中国湖城·鄱阳发展战略,强攻“一城三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生态旅游产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争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快速崛起区。

总体目标是:”十二五”期末,生产总值达180亿元,年均增长15.6%,较2010年增长1.34倍;实现财政收入13亿元,年均增长19.7%,较2010年增长1.45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亿元,年均增长24.1%,较2010年增长1.95倍;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年均增长20%,较2010年增长1.5倍;三产结构比调整到20:43:37。上述目标的提出,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激发信心与动力的发展愿景。这幅愿景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这幅蓝图既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总体要求相衔接,又与我县综合实力、发展潜力相适应,在战略上是必要的,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一)“十二五”愿景的实现,尤需我们坚持工业强县,促进赶超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强县主战略,重点培植绿色能源、五金机械、纺织服装、绿色食品加工和新型建材等产业,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化、抱团式发展。确保“十二五”期末,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00亿元目标。发挥“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的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风能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光伏产业,使鄱阳成为全省光伏产业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发挥园区电镀集控区的硬件优势,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的五金机械产业,大力发展汽摩配产业,打造全国知名的五金机械产业基地;大力促进金刚石刀具企业家返乡创业,打造中国金刚石刀具之乡。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继续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龙头带动、产业配套、品牌发展的格局,打造全省知名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发挥“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中国鄱阳湖淡水鱼之乡”等品牌优势,整合资源做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条,争创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园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打造全国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发挥水运便捷、石英矿产丰富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举全县之力扶持推进优质浮法玻璃项目建设,确保20126月建成第一、二条生产线,20146月建成第三、四条生产线,20166月建成第五、六条生产线,达产达标后日产量4600吨,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年上缴税收4.5亿元以上,真正成为鄱阳工业的“航空母舰”。

(二)“十二五”愿景的实现,尤需我们坚持生态立县,促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效益观,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构建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绿色发展体系在园区,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资源高效利用的低碳产业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光伏产业产值超100亿元,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产值达50亿元。在城区,加快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配套建设,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努力打造全省最大最生态县城。在景区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积极实施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大力引进适应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新型船艇、车辆等交通工具,建设低碳、生态型景区;到“十二五”期末,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在农村,以新农村和生态渔村(山庄)建设为抓手,着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大力推进生态种养业,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禁使用高毒效农药,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推进“菜篮子”工程;到“十二五”期末,粮食播面稳定在26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110万吨以上,水产品总量达19万吨,油料总产达9.5万吨,肉类总产达8万吨,泡桐种植面积50万亩,努力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全国淡水渔业十强县”、“江南泡桐大县”。

(三)“十二五”愿景的实现,尤需我们坚持科教兴县,促进持续发展。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力促科技、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教兴县”战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高中和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切实办好特殊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注重人才工作,大力培养引进湖城建设经营管理等领域紧缺人才,提高生产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做好产学研结合、技术孵化、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服务和产业配套等方面工作,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四)“十二五”愿景的实现,尤需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着力破除体制障碍;用足用活国家赋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先行先试权,着力探索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成效、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有效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大力推进大开放主战略。积极实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开放领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引进利用外资,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到“十二五”期末,引进县外资金年均增长15%,达到90亿元;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5%,达到5000万美元。

(五)“十二五”愿景的实现,尤需我们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协调发展。按照“重点建设鄱阳湖东岸中等城市、优先扶持县域副中心田畈街镇、加快推进富有特色的区域重镇”的思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构建鄱阳“1+1+X”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打造独具魅力的鄱阳湖东岸中等城市。提升“浪花上的城市、鸟语下的乡村”的湖城品牌形象,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品位,集聚发展,塑造品牌”的要求,实现核心城区发展由外延拓展为重点向内涵提升为重点的战略转变,“十二五”期末,核心城区人口发展到30万人、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建设充满活力的县域副中心。以更高、更宽的眼界谋划田畈街的发展,把田畈街建设成为远期人口10万、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的县域副中心。发展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群。鼓励扶持区域中心镇根据本地特色,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渔村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力争“十二五”期末,城镇化率达45%以上。

(六)“十二五”愿景的实现,尤需我们坚持民生为本,促进共享发展。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社会保障水平,重点推进就业创业工程,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工程。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等为重点,稳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强化社会管理工作,发挥各人民团体、商会和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健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推行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大干2011年,我们深深地认识到:

中国湖城·鄱阳正处在进位赶超的美好时代

各位代表,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欲善其终,先固其始。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中国湖城发展战略,以“一城三区”为主平台,推动鄱阳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争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快速崛起区。

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比上年增长16.9%;财政总收入达到6.6亿元,增长2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4.36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1亿元,增长2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增长29.4%;招商引资实际进资达到52亿元,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20元,增长10.2%

工作举措是:

2011要进位赶超,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强攻“一城三区”,为实现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中国湖城发展大跨越培育强大引擎。

(一)强攻园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费心尽力把重大项目引进来。全力争取国投项目,力促国电鄱阳核电项目如期完成项目可研及其评审,争取列入国家重点规划笼子;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提高外出招商频率,各乡镇、各部门确保有一名以上班子成员常年在外招商,党政主要领导轮流外出招商;提高实际进资率,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对接长珠闽、港澳台等地区产业转移,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制造业200强企业,重点引进5000万元以上科技型、环保型、带动型项目,确保完成“全年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2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5家,实际进资52亿元”的目标;提高项目开工率,在跟踪服务上下功夫,让签约项目早落户、早投产、早见效。

费心尽力把重点企业打造成工业支柱。采取“月调度、季拉练、半年小结、年底交账”的倒计时推进机制,确保重点企业已投产的进一步壮大规模,已开工的早建成投产,已落户的早开工建设。对已投产项目,如佳辉光电、光安标准件、金苑服饰、佳华冰箱、丰华纺织、裕泰鞋业、云鸽橡塑、乾坤铸造、太粮米业、饶州酒业等企业,进一步落实扶持举措,促使其尽快达标达产;对已开工项目,如鑫顺新能源、众力金刚石刀具、世华LED、世华汽车制动器等,进一步加强跟踪服务,力争年内新增投产重点企业20家以上;对已签约项目,如香港财富特种汽车、海南天聚太阳能、申山电子、金石光电、日晶电子、升德汽摩配等,进一步做好后期调度,确保如期开工投产。尤其是对广东明轩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8亿元、用地2000亩、装备6条生产线、日产4600吨优质浮法玻璃项目,我们将调集重兵,跑省进厅,超常规抓好项目报批、可研和环评等前期工作,争取将其列入省市重点调度项目,高效率、快节奏地推进项目征地、供水和通电等基础工作,同时,尽快启动天然气、原料矿山和专用码头等项目配套工程,确保5月份开工建设项目一期两条生产线。

费心尽力把新兴产业打造成工业脊梁。以我县被列入“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为契机,突出发展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加大光伏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根据光伏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围绕鑫顺新能源、佳辉光电等重点光伏企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着力扶持与培育壮大光伏产业集群;将光伏产业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来打造,大力推动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积极引导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企业围绕产业上游下游,产前产后进行深度开发,形成广覆盖、多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

费心尽力把园区打造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努力拓展园区规模,启动鄱阳工业园区扩建7平方公里、田畈街产业基地扩建3平方公里建设,以园区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为重点,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完善;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积极申报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大力提升园区服务水平,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难,及时解决企业用水、用电、用工问题;继续落实优惠扶持措施,支持入园企业增资扩股和技改扩建,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监测和调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00亿元,确保税收1亿元,力争翻番”的预期目标。

(二)强攻城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突出规划先行,高起点规划城镇。首先,精心编制中心城区3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高质量完成城市雨水、污水排放专项规划,对拟建项目和各类专项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实行“阳光规划”。其次,加强对县城重点区域、标志性建筑和城中湖的设计规划,规划设计好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色彩和城市轮廓线,加强城市天际线、水际线,特别是湖岸线的保护。注重韭菜湖、球珊湖、士湖等湖泊规划资料收集,结合县城总体规划尽快编制完善各专项规划。

突出精品意识,高标准建设城市。拓展新城区。实施洪迈大道二期、公交总站建设,启动迎宾大道改造工程,新拓展城市框架3平方公里。完善老城区。加快老城区改造和市政设施建设步伐,规划建设停车场、水冲式公厕等公共设施,进一步提升老城区承载能力。做实城北公共服务区。加快建设社会福利救助中心、人防指挥中心,环保、司法、工商业务用房等项目。做旺城西区。围绕姜夔公园建设,快速推进外环路、滨韭路项目,规划引导恒成芝山美林等环湖房地产项目高标准建设。规划港口新区。加快制定港区发展规划,打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疏便捷、效益优良的现代化港区。

突出规范有序,高效能管理城市。加强文明教育,营造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争创省文明县城和省园林城市。加强用地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规建房行为,从今年开始,争取用两年左右时间,对城区违法建私房进行全面有序清理。加大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丢乱倒、乱涂乱画、乱摆乱放等城区“十乱”行为整治力度,保证城市整洁有序,市民出行通畅。加强和规范社区物业管理,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力争全年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争取芝山、风雨山列入省级森林公园,姜夔公园列入省级城市湿地公园,城市绿地率达40%,城市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城市里弄小巷改造完成率达100%,主次干道亮灯率达100%

突出地域特色,高水平推进小城镇建设。突出抓好县域副中心田畈街镇建设,紧紧抓住九景衢铁路及鄱阳火车站建设的良机,以道路骨架工程拓展城镇规模,加快老城区改造,不断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做强田畈街特色产业园,建设具有产业支撑、充满活力的县域副中心。加快推进省级示范镇油墩街镇和市级示范镇谢家滩镇、湖城东大门凰岗镇建设,鼓励扶持区域中心镇根据本地特色,按照生态旅游型、交通枢纽型、边界商贸型、配套服务型等不同定位推进小城镇建设,彰显特色,集聚人口,壮大规模,拉动消费,打造活力强劲的区域块状经济,形成小城镇建设发展新格局。

(三)强攻景区,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

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把旅游作为推进中国湖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来打造,围绕承办中国鄱阳湖生态旅游博览会,夜以继日推进鄱阳湖大型实景演出、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商业服务区、鄱阳湖国际度假村一期、鄱阳湖温泉度假村一期、鄱阳湖湿地科学园布展及景区完善工程、鄱阳湖湿地风情街、香油洲湿地观光能力提升工程、观光班线游船能力提升工程等“八个关键性项目”,确保如期竣工投入使用。积极申报鄱阳湖国家级旅游产业园,吸引集团化、专业化旅游企业进入鄱阳,完善旅游体系,提升旅游品位,增强旅游后劲。争创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全国生态教育示范县和全国科普教育示范县,全力将鄱阳打造成“中国著名的湖泊休闲旅游目的地”。

加强旅游产品开发。积极策应国家旅游局推行的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和大型特色演出活动,丰富旅游纪念品市场,打造湖泊文化旅游产品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积极对外推荐三条旅游主线路,一是继续拓展鄱阳湖生态体验游,加快完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白沙洲湿地风情园文化街建设,争取莲花山列入国家级森林公园;二是积极开发文化鄱阳寻踪体验游,进一步提升荐福碑、永福寺塔、文庙等文化景观工程,推进姜夔纪念馆、吴芮祠等项目,启动芝山寺重建,形成城市旅游半日游;三是努力推进特色渔家风情体验游,加大内青、虎山、蛇山等生态渔村开发力度,进一步提升渔家乐的品位和境界,着力推出一批新的生态渔村景点。

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坚持政府形象宣传与企业产品促销相结合,品牌营销与线路推荐并重,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共拓。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湿地旅游文化节推介、旅行社采风、全民营销等多种渠道和形式,提高湖城知名度,扩大湖城旅游影响力。举全县之力办好首届中国鄱阳湖生态旅游博览会,筹办一场独具特色的拜湖大典、一台个性鲜明的鄱阳湖实景演出、一次影响广泛的生态旅游国际论坛、一次活力四射的鄱阳湖文化展示等“四个一”活动,唱响“一湖清水,为世界守护”的鄱阳湖品牌形象,努力扩大“鄱阳等于鄱阳湖旅游”的品牌归一效应,让世界认识鄱阳,让鄱阳走向世界。力争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   

2011要进位赶超,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三农”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中国湖城发展大跨越夯实牢固基础。

(一)加大投入,优化结构,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力促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利用鄱阳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健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继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锁定“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目标,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62.2万亩以上,总产达102万吨。围绕跻身“全国淡水渔业十强县”目标,努力建设1-2个万亩连片精养鱼池,力争水产品总产量14.9万吨,实现水产总值16.1亿元;扎实推进畜禽和油料生产,力争肉类总产达6.8万吨,油料播面7.2万亩。与此同时,以泡桐、油茶为重点,完成泡桐种植6万亩、油茶1万亩,推动林业产业大发展。

力促农村经济发展。以“培育1-2家年产值过亿元、10家年产值过5000万元、20家年产值过1000万元以及100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为目标,有效整合涉农资金,加快扶持重量级龙头企业发展,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带动农民增收能力;着力抓好“一村一品”,促进生产发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依托生态渔村(山庄)建设,扶持发展农(渔)家乐,促进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农户与市场的对接能力,促使合作社发展到300家;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鄱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年内争创省名牌产品7个、著名商标4个。

力促农村面貌改善。按照“镇村联动、整村推进、集中连片、突出特色”的原则,抓好200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其中生态渔村(山庄)50个;继续推进“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等工程,大力开展土地污染防治,合理施用农药、化肥,鼓励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继续实施集镇和自然村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进一步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新农村点净化、美化、绿化水平;大力开展“森林城乡十创”活动,巩固提升两条过境高速公路和“一城三区”连接线通道绿化成果,集中时间、人力和物力,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完成植树造林任务,确保植一片活一片,种一块绿一块。

力促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各项强农惠农资金落实到位,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引导农民优化种养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工作,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6000万元,实施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程20个以上,完成移民扶贫搬迁450户、2000人的任务。

(二)狠抓进度,确保质量,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抢抓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即将产生的巨大政策机遇,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积极、更加努力地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实施1.05万亩高标准农田、3万亩土地开发、11万亩土地整理及种粮大户粮田建设等项目,完成投资1.23亿元。推进中洲圩除险加固和血防整治工程、26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投资1.88亿元。继续推进鄱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当年投资1.1亿元。启动西河、响水滩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投资5500万元。如期完成387座小型水库溢洪道拓宽改造任务和畲湾联圩17.04公里范围堤身土方加固和涵闸改建工程,如期完成饶河灌区改造工程及饶河排涝总站更新改造工程。

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互联互通的公路、铁路和水运立体交通大格局,实施200公里通自然村公路、150公里农林场公路项目,完成投资7750万元。启动并完成石宁线改造等工程,完成投资1.36亿元。启动鄱莲快速通道建设,配合做好昌德高速公路鄱阳段建设工作,完成投资5000万元。协调推进九景衢铁路鄱阳段及鄱阳火车站建设,当年投资8.2亿元。提前做好鄱阳港口新区建设各项准备工作。

抓好低碳生态工程建设。坚决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必须把“生态”融入定规划、作决策、上项目、促发展的全过程,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排放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指标之内。努力实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质量共同提升的多赢格局,永葆湖城“天蓝水清、树秀花艳、鸟美鱼鲜、湖甲天下”的如画山川。

抓好能源水源供应体系建设。新建茶山110千伏变电站,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进一步优化城乡电网结构。继续推进天然气入赣工程,完成投资1.27亿元。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五河一湖”饮用水源,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定期发布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信息;实施惠及30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当年投资5000万元。

2011要进位赶超,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民生工程,发展社会事业,为实现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中国湖城发展大跨越打造和谐环境。

进一步推动财税金融工作。坚持“绿色财政、阳光预算”的理念,进一步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突出“加强税源监控”和“提高收入质量”两大重点,切实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着力加大财政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及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安排民生工程县级配套资金5929万元;继续提高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标准,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改革全覆盖。同时,鼓励银行大幅提高存贷比,保持贷款总量较快增长,重点支持工业、“三农”、旅游和保障性住房、就业、创业等民生事业。

进一步促进就业和创业。切实抓好就业培训,以用工需求为根本导向,完善培训与就业对接机制,安排300万元资金,完成就业培训4500人;确保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大力推进返乡创业。加强县创业办和各驻外招商代表处、各商会“三位一体”的创业宣传联络平台建设,进一步营造创业氛围;加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商贸服务业“三位一体”的创业承接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创业空间;加强县创业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和行政投诉中心“三位一体”的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帮助返乡创业企业解决用地用电用水和融资等难题,新增发放扶持个人创业贷款1600万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600万元以上,促成“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热潮,努力把雨后春笋般的返乡创业企业培育成推动鄱阳进位赶超的生力军。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工作。积极争取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三张网”,确保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年度使用率85%以上;继续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切实抓好社会优抚、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和特困群体生活救济工作,不断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断完善老年福利政策和养老服务体系;抓好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新建廉租房800套,发放租赁补贴850万元,改造农村危房7万平方米。

进一步加快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启动乡镇中心学校改革,建立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求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继续推动鄱阳中学、鄱阳一中优质高中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工作,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验室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农村教育向城镇集中;优化县城教育网点布局,加快鄱阳三中、东流湖小学、北关小学整合重建和鄱阳二中、进修学校附中、湖城学校、五一小学扩建步伐,有效化解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问题;积极推进县城公办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规范民办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扶优做强龙头职业学校;启动教育园区规划建设工程,迁建县职教中心,建设特殊教育学校。继续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改善人民群众体质状况。

进一步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和规范高素质卫生医护人才引进机制,完成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降低群众基本用药负担。认真抓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进一步繁荣文化广电事业。抓好中国湖城形象标识的宣传、推广和管理工作;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申报鄱阳湖生态博物馆、鄱阳湖大剧院、鄱阳湖渔业生产习俗展示区等重大项目,继续推进乡镇文化馆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和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精心举办赣剧·饶河调艺术节等大型节庆活动。

进一步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创新完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人口计生工作“一升三降”总体目标,以社会抚养费征收、“两非”案件查处、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及党员干部职工违纪生育清理为重点,全面铺开“村为主”管理模式,抓好计生工作数字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趋势,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进一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继续推行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机制、重要信访问题领导包案机制,加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度;大力开展鄱阳镇等地区社会治安重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着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加强人民武装和国防动员工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加大对职业健康、食品卫生、道路交通、水上安全、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2011要进位赶超,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为实现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中国湖城发展大跨越提供可靠保障。

坚持解放思想,建设创新政府。坚决革除一切不利于鄱阳发展的陈旧观念、传统习惯、落后体制,以“敢想敢干快干”的勇气和气魄,不用扬鞭自奋蹄,自觉践行一线工作法、不过夜工作法,奋力推动鄱阳进位赶超、跨越式发展。增强发展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坚持以项目论成败,以成效论政绩,以位次论英雄,进一步营造创新破难、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坚持执政为民,建设服务政府。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服务人民为先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当好人民公仆;坚持群众路线,改进工作方法,带着感情下基层,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乡镇经济工作巡查等活动,严格问责问效,改进机关作风,提升服务效能。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做到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虚心接受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监督;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不断完善执法监督约束机制。

坚持廉洁奉公,建设清廉政府。健全完善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挂拍、政府采购等管理和监督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财政性资金使用审计,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深入开展纠风和专项治理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设廉洁勤政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让我们在中共鄱阳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赶超要一鼓作气,思路要一以贯之,措施要一抓到底,干事要一心一意的要求,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与时俱进、创新图强,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中国湖城发展大跨越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

下一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分享到: